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m.39.net/news/a_5218643.html“新标识”展现新面貌“新名片”引领新气象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视察时作出社区建设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要指示,为推进新时代城乡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积极推进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市委成立了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市“两邻”委),下设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两邻”办)。近期,为进一步加强“两邻”理念在全市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群众对践行“两邻”理念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市“两邻”办于年12月面向全社会开展“两邻”标识征集活动。经严格评审、群众投票、市“两邻”委审定,最终确定了在全市社区统一推广使用“两邻”标识。
为加强城乡社区使用“两邻”标识的规范化管理,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两邻”办相关负责人,就标识启用相关工作进行详细解读。
特别作品
设计灵感来源于邻里字体深度融合,绿色表示生机勃勃。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学生张骞羽(8岁)特别作品。
图案采用双圆结构,取团圆、圆满之意。大连瓦房店市松树镇中心小学原校长宋志山(74岁)。
“两邻”标识文字说明两房联结两人握手
相伴生活和睦相处
标识主体既是“两”字也是“邻”字的变型,同时也是“家”的英文“HOME”的缩写,中间以“和睦”拼音首字母“HM”融合演变成两家人握手的形象,标识有两座房子联结、两个人握手,寓意社区内家庭间的相伴生活、和睦相处。
标识整体看似向上的“箭头”,寓意社会建设良好发展的向上态势。
标识房形的上部用反向“W”和正向“M”构建,是“我们”的拼音首字母;下部用正向“L”和反向“L”构建,是“两邻”的拼音首字母;整体形成一张笑脸,寓意“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我们人人身在其中、共同参与,体现出“家”赋予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标识以红蓝色为主色调,其中红色代表热情和奉献精神,蓝色象征和谐和包容品德,两者融合象征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精神实质。
标识整体彰显了沈阳生态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的精神风貌,传递正能量;合作互助的握手,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示“人人从我做起”的自觉,形象展现“两邻”社区的独特品格、时代风貌和文化魅力。
背景
让“两邻”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
“其实前几年,沈河区作为‘两邻’理念提出地,就设计了‘两邻’标识,在沈河区各社区使用。但在全市范围内,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的‘两邻’标识。”市“两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全市社区启用统一标识,打造‘两邻’基层治理工作新形象,是立足沈阳社会转型的实际,聚焦打造全国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的目标,推动‘两邻’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形成践行自觉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全社会对‘两邻’基层治理工作的认同感,还能凝聚起广大居民群众投身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积极性,真正让‘两邻’理念在沈阳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深深扎根。”
“新标识既要围绕‘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主题,又要体现邻里互动、互信、互爱、互助的‘四互’工作取向,要事共商、社区共建、社会共治、成果共享的‘四共’实践路径,以及邻里和睦、环境和美、文化和融、社区和谐的‘四和’根本目的。同时,还要构图简洁、特点突出、辨识度高,以便于各类展板、广告、文创等印刷和喷绘。”为鼓励社会各界和专业设计人员的积极参与,市“两邻”办对征集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公布征集渠道,明确相关奖项,掀起了“两邻”标识的创作宣传热潮。
征集
全国个城市名设计师提供作品幅
在征集和评审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踊跃投稿和大力支持。共征集到来自于全国22个省区(市)个城市的名设计师的作品幅,其中有效作品幅。经相关专家及社区工作者代表评审和广大网友投票,确定了一等奖作品1幅,二等奖作品2幅,优秀奖作品10幅。年12月28日,市“两邻”委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经集体审议,确定了来自江西宜春设计师赖啸天的设计作品为沈阳社区“两邻”标识。
“征集活动期间,最令我们感动的是投稿者中涌现的‘一老一少’——年龄最大的74岁,是来自辽宁省瓦房店市松树镇的宋志山老人;最小的只有8岁,是来自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第一小学的张骞羽小朋友。”市“两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征集活动既是广大市民践行“两邻”理念、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共商、共建、共享的过程,也是对“两邻”理念的进一步广泛宣传,更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对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