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体制上:大连与沈阳平级。
大连市是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沈阳市是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均是省委常委。
计划单列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所谓计划单列市: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是在行*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
二.人口与面积:大连略逊于沈阳
大连市年全市常住人口为.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为.6万人。
大连市共辖7个涉农区市县,包括庄河、普兰店、瓦房店市,金州、甘井子、旅顺口区和长海县,还有高新园区、保税区、长兴岛开发区、花园口经济区等4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全市设个乡镇(涉农街道办事处),其中有66个乡镇、48个涉农街道办事处,个行*村。
大连
截至年末,沈阳全市常住人口.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05%。户籍人口.4万人,下降0.06%。其中,市区人口.9万人,县(市)人口.5万人;男性人口.4万人,女性人口万人。人口出生率6.70‰,降低3.1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2;人口死亡率8.28‰,提高0.3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58‰,降低3.52个千分点。
沈阳
截至年,沈阳下辖10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府驻浑南区沈中大街-3号。
沈阳
三.财*收入与GDP
财*收入方面:数量上大连略低于沈阳;增速上则大连略优于沈阳。大连年财*收入.89亿元。沈阳年财*收入.9亿元。
GDP数量方面,数量上大连多于沈阳;增速上优于沈阳。年大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6.5%。年沈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亿元,降低7.8%。
大连沈阳
四.未来趋势:短期大连优于沈阳;长期不可预测。
规划上,大连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推动传统工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中端生产向中高端制造转变。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高端装备和重大成套装备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建设国家高端装备、智能装备制造业战略基地和核心集聚区。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向高加工度、延伸产业链方向发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使“互联网+”成为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积极发展消费品工业,增强品牌创建能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化解产能过剩,化解房地产库存,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大连
规划上,沈阳以四环为基础,将中心城区作为核心战略区,重点强化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形成辐射带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枢纽和中心。一是优化开发城区空间:承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重点建设金廊、中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大浑南等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全面提升先进装备制造、金融服务、科技研发等功能。开发建设永安新城、蒲河新城、沈抚新城、浑南新城、浑河新城等城市外围新城区,提升综合承载力,改善出行条件,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提升改造东塔、首府新城、大东汽车城、于洪新城等容积率偏低、环境较差、城市功能欠缺的城市低效利用地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试点。二是优化布局产业空间:合理确定重点地域的产业发展定位,构建“一核、五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以金廊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五区”: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区。南部高新技术和临空产业区。东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北部新兴产业区。棋盘山生态功能区。
沈阳
六.总结:携手并进
城市发展轨迹是有规律可循的,东北两个重要城市在20世纪末期,国家就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可是,20年过去了,东北振兴了吗?其实,国家*策的作用虽然大,但是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只有与经济趋势经济规律相符合的*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大连
相信,大连与沈阳作为兄弟城市,应该各自依靠自身优势,共同扛起东北振兴的大旗,互帮互助,互利共赢。在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找回共和国长子尊严的勇气,更要有带领辽宁人民走向富裕的决心。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