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间来到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的沈阳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年的九一八事变使得沈阳沦陷,城市的名字也从原来的“沈阳”改为“奉天”,本文章所拍摄照片大约为年1月-2月期间,镜头记录下了当时沈阳城内百姓的生活细节。
年冬日里的沈阳纪行
奉天街景所见
如今沈阳的名称最早可以追溯到多年之前的元朝,元贞年间“沈州”改名为“沈阳”。之后的几百年间,“盛京”和“奉天”也是对这里的称呼。根据此图旁的记载,本照片所拍摄的内容为九一八事变不久之后冬日里沈阳城墙及其周边的民房。城墙局部已有塌陷,城墙之下一排排的平房则是紧凑地连在一起。
坚固的城池
奉系*阀长期以来都把这里当作根据地。照片拍摄时沈阳城已经沦陷,城墙上依然留有先前作为守备之用的枪炮。
命运多舛的沈阳城墙
从清朝光绪皇帝之后,沈阳的城墙就一直处于几乎无人修整的状态,再加上人为拆除的影响,原本齐整的城墙早已变得四分五裂。照片所记录下的城门附近,洋车、马车、*包车等行走在前不久刚刚铺设而成的水泥路上,城墙四周架设的电线杆标志着沈阳城近代化的脚步。
西洋化的街道
城内的商人们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一栋栋西洋楼的建造便是最好的证明。街道上各式各样的旅馆,银行,酒店,餐馆不断开张,电线在空中穿梭交织。但将目光落在店前的招牌上,依然还保留着传统的模样。
奉天省*府
侵略者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之后,将原本的督*公署更改为“奉天省*府”。雪后泥泞的道路上,许多行人和人力车夫在门前穿行而过。
奉天市*公署
奉天市公署是伪满洲国时期沈阳市的市*领导机关。九一八事变的两天之后,原本的市*公所逼迫变更,照片拍摄之时,伪满洲国旗已经插在门口。
盛京残影
上世纪30年代初的沈阳是一座正在迈入近代化的大都市,硬化过的水泥路上跑着一辆辆汽车,街道两旁的西式建筑也早已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即使如此,古老的传承依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保留。这座矗立在道路上的石牌楼仿佛在述说着旧盛京时的繁荣往事。
残破的法轮寺塔
这座建造于清崇德八年(年)的寺院,当时是围绕盛京东南西北四塔之一,几百年来守护着城内百姓的平安。时代的变迁与几代人的沉浮就如同转瞬即逝一样。上世纪30年代再近看法轮寺时,这里依然极度衰败残破,成为当时市民停放穷苦百姓生后棺椁的地方。
沈阳大和旅馆
这座旅馆于年建造而成。建成之后就是周边地区最高的建筑,同样也是一座十分豪华的宾馆之一,就在本照片拍摄的前不久,日本侵略者就将这里用作“九一八事变”的指挥部。90多年已经过去,时过境迁,这里在年改名为辽宁宾馆并一直沿用至今。
结语
如今的沈阳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90年前照片里所发生的故事给也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成为过去式,如今再次看到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照片,你又会想起哪些过往的回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