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见证优秀法官办案走进沈阳于洪法院,见 [复制链接]

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这一伟大目标,需要人民法院和广大法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驰而不息地付出努力。

一提到法官,不少人会想到其手执法槌、公正严明的形象,并与地位崇高、职业光鲜等词语划等号。然而,看似光鲜的职业背后,是深夜假日加班清案的忙碌、兢兢业业钻研案件的敬业、难以兼顾家庭工作的无奈,以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年6月12日,沈阳市于洪区人大代表、医院骨科主任医师马国光,走进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带着对法官职业的敬重来倾听法官赵萍背后的故事。

赵萍,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她所在的合议庭多次被评为沈阳市法院系统先进合议庭、于洪区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合议庭、多次荣记集体三等功。她个人曾多次荣获辽宁省法院系统优秀法官,沈阳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优秀青年法官、调解能手,优秀公务员,于洪区优秀*法干警等称号,被省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多次被市法院荣记个人三等功。

上午8:30现场勘查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官就是开庭敲锤,宣判时公布一纸判决,然而实际中的工作远远不止这些。上午8时30分,刚走进赵萍法官的办公室,发现法官、法官助理以及书记员们均已经忙碌开了。赵萍法官和她的团队要去于洪区漾日华庭小区现场勘查一起房屋漏水案件。该案件当事人是二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因房屋漏水与被告沟通近十余年,一直未得到解决,故来院诉讼要求赔偿原告财产损失三万余元。

“在民事案件中,房屋漏水等财产损失案件属于涉及民生案件,如果委托鉴定机构评估财产损失,鉴定周期较长,增加诉讼成本,故法官现场实际勘查,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疏导当事人情绪,促进双方调解,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赵萍法官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测量与法律讲解,二位老人激动的情绪基本已经平复,并将我们一直送到小区门外。

年,该院民事审判团队共受理案件件,占该院诉讼案件总数的96.27%,全年法官人均收案.9件。为了有效缓解审判压力、提高审判质效,赵萍法官团队开展了案件的繁简分流工作,为实现简案快办、繁案精办,在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减少鉴定等繁琐程序专门快速审结简单案件。

上午10:00-11:50两件民间借贷案件开庭

刚回到院内,赵萍法官来不及喝一口水,便匆匆到三楼19号法庭开庭。第一起民间借贷案发年,当时原告借给两名被告60余万元,由于被告未能及时还款,原告一纸诉状告上于洪区法院。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民间借贷案件出现多样性、复杂性特点。本案中,原告作为出借人,被告作为借款人,第三人作为保证人,双方对本金、利率及保证范围的争议,恰恰表现出当前民间借贷行为的自由性、随意性和广泛性的典型特征,即有市场又缺乏行业规范的现状。”赵萍法官对该起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简单总结和梳理。

上午11:15,另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开庭。这次法庭中只有赵萍法官和书记员的身影,是因为本案的当事人住所地均位于疫区,赵萍法官为尽快案结事了,与各方当事人进行“云上开庭”。庭审前,赵萍法官耐心地指导当事人操作云间庭审系统,指导当事人提前上传证据,为庭审顺利进行做足准备。庭审过程中,她有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举证质证,对当事人进行询问调查,1小时后,双方签署笔录,线上庭审顺利结束。

从进入于洪区法院以来,赵萍法官一直奋战在办案一线。年至今,她带领的审判团队(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共结案余件,收案数和结案数均居法院系统前列,且上诉案件少,无超审限和错案。她撰写的论文及案例多次获评市法院优秀案例及省法院优秀论文。

中午12:30就餐后写判决

一个紧张忙碌的上午就这样过去了。12:30,大家匆匆吃了午饭,赵萍法官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拟写上午案件的判决。多年的伏案工作,使她患上严重的颈椎病,只能把电脑架起来,站着写判决。“案件审理结束,案情清楚,就得抓紧写判决”,赵萍法官笑着说,“疫情之下,很多企业都产生了经营危机,高效处理此类商事纠纷,才能有效妥善解决纠纷,才能做出公正的判决。”

下午14:30案件调解

下午14:30,赵萍法官对一起交通事故案件进行调解,起初的调解很不顺畅,每次双方都争得面红耳赤,僵持不下。赵萍法官积极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耐心地给当事人讲情理、讲法律,希望双方在赔偿问题上能各退一步。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下午16:00继续工作

赵萍法官又回到办公室继续中午未完成的判决。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晚上五点多,儿子给她发了一个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