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阳俩小伙全国比赛夺金,过程零失误惊艳全 [复制链接]

1#

这边是一张宴会餐桌和各类杯碟碗筷,那边是两张待整理的床铺和酒店客房备品。11月8日,山东潍坊,来自沈阳市外事服务学校的两名学生刘健驰和关博,参加了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全国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首个赛项,站到了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的赛场上。今年的比赛不同以往,除了要面对来自全国70位对手的竞争和专业评委的犀利目光,还要应对比赛新增内容带来的挑战。当刘健驰和关博开始比赛,所有动作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们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摘得金牌,在这场全国职业教育最具权威性、层次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赛事中,惊艳全场。

挑战:全国72名选手角逐4枚金牌

本届比赛由教育部等37个部委单位主办,共有来自全国各地36支代表队的72名选手参加,产生4枚金牌。刘健驰和关博此前在省赛中成绩优异,成为辽宁省唯一一支参赛队伍。比赛共分客房赛项和餐饮赛项两部分,其中客房包括前厅接待服务、客房中式铺床、开夜床三部分;餐饮则包括餐前准备、宴会摆台、宴会服务三部分。每名选手参加哪个部分的比赛将在赛前抽签决定。两名选手成绩总分即队伍得分。因此参赛选手要参加所有比赛项目的训练。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中职组·酒店服务赛项增加了新内容。比赛增加了前厅服务、餐前准备和席间服务环节。此外,今年比赛时间较往年相比提早一个月左右,这也压缩了选手的训练时间。这都为今年的参赛选手带来新挑战。

备战:为保持手感,凌晨3时起床练习

“比如新增内容的分汤,要求选手将一大碗汤羹分成十小碗,分完大碗里一点不剩,每一小碗又要做到汤羹一样多。”9月初,外事服务学校的刘航、姚俏梅、张宁、马加秋四位教师组成国赛指导教师团队,和选手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姚俏梅介绍,虽然比赛内容在普通人眼中看起来就是摆摆桌子、整理床铺,但其中的要求和讲究并非一般人能做到的。姚俏梅拿餐饮赛项中新增的席间服务分汤为例,选手备战时每天练习分汤就要两个多小时。为了分均匀不同浓稠度的汤羹,选手每天从一碗浓浓的银耳羹开始分汤练习,不断加水稀释,到最后几乎将银耳羹练成一碗清水。“越稀释难度越大,因为越稀释越容易洒,这在比赛中都属于失误。”

备战期间,选手每天从当天7时开始训练,一直持续到22时,有时更晚。“手感很重要,一天不练都能看出来。比如餐饮中最重要的托盘技能,要保证左手端酒、右手倒酒,酒瓶在托盘上交替,托盘始终保持平稳。这就像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一样,需要练成一种肌肉记忆。”姚俏梅说,前往山东那天的航班是10时起飞,两个选手为了保持手感,当天凌晨3时刚过就起床练习,训练强度可见一斑。

迎战:一百多个评分点,沈阳选手零失误

虽然备战训练每天超过12个小时,但每名选手真正在赛场上的表现时间,只有大约半个小时,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功夫。床单中线、被套中线、两个枕头的中线等要“五线合一”,餐椅顶点、骨碟中点、红酒杯中点等要“七点一线”,选手还要始终保持语言和肢体语言的美观、规范,中职组酒店服务的比赛中,大大小小的评分点超过一百个,细到前厅服务中,选手为客人办理酒店入住递交身份证时哪面朝上都有评判标准。但来自外事服务学校的两名选手用堪称完美的零失误表现,几乎没给裁判扣分机会。

“比赛时没有失误,我们的两个选手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实力平均,没有短板。”谈到此次摘得金牌的一个原因,姚俏梅和另一位带队教师刘航都提到了选手的全面的能力。刘航说:“前厅服务时,六名评委就在选手身边观察选手表现,现场是很紧张的,但我们的选手素质很好,表情、操作、语言都没有失误。”以参加餐饮服务比赛的刘健驰的一个小动作为例,就能看出选手对细节的把控。“比如我们倒红酒,一个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分成‘倒、抬、转、收’四个步骤,‘倒’和‘抬’要果断点,不然容易洒。之后瓶口很可能有酒滴,这时要‘转’一下,最后再‘收’,才是一次完美的倒酒。”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月

沈阳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沈阳网)编辑董隽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