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朱新亮今年已经59岁了,每次核酸检测采样,他都在现场维持秩序、引导居民,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他是市人社局沈北新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的一名老党员。
“共产党员的党性要到大风大浪中去考验,到急难险重任务中去磨砺。”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市防指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市人社局党组第一时间组织居家办公的所有党员干部就近投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并成立8个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由70多名党员干部组成10个战斗小组,全力协助社区抗疫。
和平区临时党支部17名党员全部下沉到社区一线,喜兰看到社区人手不足,主动穿上防护服负责扫码,每天连续工作达8个小时;沈河区临时党支部连夜组建后,4名党员立即向所在社区报到,其中张旭的家距值守点位将近20公里,妻子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每天早出晚归,但他仍然主动提出值守最早的一班岗;皇姑区临时党支部12人分为两个组,就地支援黄河街道5个社区的抗疫工作,王腾浩被社区干部称为“优秀抗疫三员”,即与时间赛跑的核酸检测样品“送检员”、值守居民小区管控的“守门员”、核酸检测采样站点从严负责的“督导员”;大东区临时党支部成立“军转”抗疫突击队,处置各种急难险重任务,单伟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把一天的饭做好,5点多到点位开始工作,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浑南区临时党支部13名党员负责小区出入口值守、防疫物资分发、核酸检测维持秩序等工作。
“党支部是临时成立的,但思想‘不临时’,工作‘不临时’,作用发挥更‘不临时’。”市人社局于洪区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兆和表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韩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