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阳五中学生神作循本以治论 [复制链接]

1#

循本以治论

高一(9)班孙罕伦

余尝闻宋时杨门之遗事。七郎八虎更有巾帼不让须眉者,不可胜数,何也?实皆为佘太君之劳。其治家之严,家法之厉,未曾有也。故家之本,法也。夫治家使之上下相维而内外相和者,必以家道之本以治焉。

为学者,亦必知其本也。夫为学有异于治家,实应求真而慎思,不耻学于师也。王立群者,河南大学教授也。公元二千又六年,于《百家讲坛》授《史记》。以其读史不浮于表,深于思而慎于评以引大众之瞩目。更有昌黎先生之言:“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尚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然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圣人亦如此,况吾辈哉?是故学者必以务本求真,览经读史,启迪智慧也。

以此观之,凡事必究其根本,方得终始,为*者更宜如是。夫为*之本,乃以道济天下也。道,犹水之源,木之本,盛由此,枯亦由此。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夫天下有秦嬴、桓公之才者,必深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道,顺民者昌逆民者亡之理。君尝见周公旦之宵衣旰食乎?夫一饭而三吐哺,一沐而三握发,纵古之管乐,吕望未有其比。然终使成王居于中而其立于侧,此真贤臣之高洁千古之风流也。更有谓子产毁乡校者,子产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则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交畅旁达,施及无垠。何也?盖深知民之本乃国之道也。

然不以此法者,终因国纲衰败民生凋敝而为后人所唾,此不足为效也。君尝闻商君纣乎?贪金银,好美色,不惜能臣之生死而吝其肉林酒池,不闻天下之兴败而喜爱妾之姿,以其自焚于鹿台而为后人所叹,呜呼?不亦悲哉?

嗟乎!昔后汉诸葛孔明,用兵如神无所不能,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此真古今之一大奇才也!然终因六出祁山而客死五丈原,何哉?余以为武侯非以本而治蜀也。夫《前出师表》有云:“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是时,西蜀兵微将寡,财力将溃,虽有所谓膏腴之地,要害之郡,安敢比于江左乎?实应励精图治以蓄国力而不宜大兴刀兵出师北伐也。然武侯大动干戈,剑指中原,何也?是故清人赵蕃云其“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皆出于此乎!

夫士、农、工、商,或三教,或九流,皆应循本。循本使为*者名垂青史,为民者诚信和善,四邻相睦。入则无鸡鸣狗盗之扰,出则无剑戈烽烟之祸,此之谓大同也。如是者,天下太平矣!

吾辈一介书生,书生之责,盖应以天下为己任,深思循本治国之法,以本为学之道。是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吾之浅见,发为言,书为文,以自勉也。

编者按:刘勰谓“神思”乃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以其“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学生习作,颇得要旨。其思谋之深远,情意之恳切,言辞之精当,行文之畅达,远出于意表,实难能可贵。既见少年老成之朴拙,亦显家国情怀之磅礴。昔人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唯少年以此为志,中国乃得长如初升红日,蓬勃振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