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白癜风患者心声 http://m.39.net/pf/a_6195044.html(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
内容提要:浑河系我国东北地区南部一条重要水系,原为辽河最大的支流。浑河流域最早的人类遗迹可以追溯至距今28万年前的营口金牛山人遗址。以炭化木雕鸟杖、煤精制品等为代表的新乐文化,标志着浑河流域在新石器时代已经有了早期族群成熟文化的足迹。以今沈阳、抚顺为中心的浑河流域中上游系辽东地区青铜时代石构墓葬的中心分布区之一。随着燕秦汉时期在这一地区实行郡县统治,在今沈抚一带的浑河沿岸出现了大量汉文化城邑,多次作为玄菟郡治所。汉文化通过郡县建制大量进入辽东地区和朝鲜半岛,促进了该地区汉族与濊族、貊族及濊貊族系的大融合,并开创了东北南部第一个古代文明的高峰。
关键词:浑河新乐文化新城子文化石构墓葬玄菟郡
一、浑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地貌特征浑河古称“小辽水”,系我国东北地区南部一条十分重要的水系。《水经》载:“高句丽县有辽山,小辽水所出,西南至辽队县,入于大辽水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十四《小辽水》云:“(小辽)水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小辽水又西南经襄平县为淡渊,晋永嘉三年涸。小辽水又经辽队县入大辽水。”对“小辽水”的考据古已有之,据《读史方舆纪要》考:“浑河在司西北,一名小辽水,源出塞外,西南流。”《奉天通志》:“浑河,古名辽水,亦名小辽水。”辽河、浑河之称均始于辽代。《辽史?地理志》载:“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为大口,入于海;东梁河自东山西流,与浑河合为小口,会辽河入于海,又名太子河,亦曰大梁水;浑河在东梁与范河之间;……”根据“大辽水”、“小辽水”之走向及小辽水“入于大辽水”的记载,可知“大辽水”、“小辽水”确系今辽河、浑河无疑。浑河在今沈阳段古称沈水、沈河,辽代沈州、元代沈阳路、明代沈阳中卫、清代至今的沈阳城以及今沈阳市沈河区,均是因靠近古沈水即浑河而得名。《奉天通志》所载“浑河”书影浑河发源于长白山向西南延伸的余脉龙岗山脉南麓,今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湾甸子镇境内的滚马岭浑河源林区。龙岗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吉林省桦甸、靖宇一带的头道河,经白山、通化、柳河等市县进入辽宁省的清原、新宾、桓仁等地,长约公里,宽20~30公里。该山脉北接威虎岭,南接千山山脉,向东延伸越过老岭山脉便与长白山主峰山系相接。威虎岭为张广才岭南部的支脉,千山山脉则纵贯辽东半岛西部,一直延伸至大连旅顺的老铁山,最后消失在*渤二海分界线的海洋深处。从整个东北地区山川地理分布和地貌特征的视野来看,龙岗山脉不仅作为东北东部长白山系的“中央山结”枢纽地带,同时也是为北流松花江水系、南流鸭绿江水系和西流辽河水系的分水岭。浑河作为发源于龙岗山脉南麓的最大河流,构成了辽河水系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浑河全长千米,流域面积1.15万平方公里。山丘区占总流域面积的65%,平原占35%。浑河与支流苏子河汇合口的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为其上游。浑河源头森林覆盖率高,植被茂密,生态环境优良,水系发达。源出滚马岭的浑河正源自东北向西北流淌,在海拔米的三岗顶子附近纳大苏河,继而在清原大苏河乡红河峡谷处与红河交汇。红河系浑河水系重要源头之一,源出清原与新宾交界处的山区北麓的涓涓细流,诸源汇合于红河水库后称黑牛河,下游称红河。红河与浑河源头汇合后仍称红河。流至清原县清原镇马前寨村和中寨村附近,纳英额河,受清原北部哈达岭南部余脉阻挡,折而向西流淌,后始称浑河。英额河源出清原英额镇与草市镇交界处的桦树梢,经红土崖汇入弯龙背水,过丁家街,向南流经孤山子,转石庙子进入柳木桥后,形成英额河干流。经英额门镇进入清原满族自治县,从清原县城中心穿过后汇入浑河干流。浑河向西先后流经清原县北三家乡、南口前镇、红透山镇和新宾南杂木镇,纳第二大支流苏子河注入大伙房水库。浑河上游大部分河段穿行于清原县境内的哈达岭和龙岗山之间的谷地。浑河上游山水交融,易于狩猎、采集、渔捞、农耕的自然地理环境使这里成为东北古代濊(秽)族及濊族与貊族融合后形成的濊貊族活动的中心地区,大量青铜时代石棺墓、聚落址和山城遗址坐落在靠近河流的山岗和台地上。清原红透山富含铜矿,这也是该地区古代濊貊族系青铜短剑文化异常丰富的原因。事实上,以今龙岗山脉为中心的辽东山区及长白山西南余脉,是浑河、浑江、辉发河等数条较大河流的源头,这些河流名称中的“浑”、“辉”,很可能均是“濊(秽)”的同音异写,这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地区是濊族以及后来濊貊族的分布区。大伙房水库至太子河口为浑河中游。该河段是浑河流域古代文明和现当代城市工业文明的中心,在古代不仅多次作为浑河中游区域文明的中心,近代以来更是产生了沈阳和抚顺两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现代工业化大都市。大伙房水库群山环抱,多有河流注入,如发源于抚顺满族自治县腰堡水库的左岸支流社河等,水库西部则依河流走向地势逐渐开阔,山势趋于平缓。大伙房水库出水口在今抚顺市东洲区章*镇与新太河之间,浑河流出水库后纳右岸章*河、左岸东洲河,与自北向南流淌、截断高尔山的抚西河汇流后进入抚顺市区。事实上,抚顺地区正处在龙岗山脉向以沈抚地区为中心的辽河大平原的过渡地带,大伙房水库和浑河抚顺市区段正是辽东地势呈阶梯状下降的重要节点。浑河在抚顺市区实际上是在低矮的山丘之间穿行,河道以北即右岸为以将*峰为主峰的高尔山及其向东西两侧延伸的山岗,山势相对陡峻绵延,地势起伏较大,山前平地狭窄;河道南部即左岸则是大致沿河道走向、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的低矮山丘台地,山丘多数彼此独立,山势平缓,平原广布。抚顺煤海主要分布在浑河左岸的山丘附近。距今年的沈阳新乐新石器时代遗址、抚顺劳动公园汉代古城、大官屯金代窑址均发现了来自西露天煤矿的燃煤遗存。抚顺煤矿中富含琥珀,是世界矿珀的重要产区,也是我国宝石级琥珀和昆虫琥珀的唯一产区,科研和艺术价值极高。除此之外,从抚顺煤矿中提炼出来的煤精,同样是珍贵的艺术品。沈阳新乐遗址房址中出土了97件耳珰形器、球形器、泡形器等抚顺煤精工艺品,这是我国煤雕史上最早的实物。浑河在抚顺市区纳左岸支流古城河、李石河,浑河流经抚顺李石寨和高湾后进入沈阳东陵区。自此之后,浑河流域山丘逐渐消失,地势渐次开阔,一马平川。海拔高度在—米之间的吉林哈达岭南部支脉棋盘山则是浑河流域从辽东山地进入辽河大平原的最后一座山峰。棋盘山脚下的棋盘山水库为截流浑河右岸支流蒲河而修建。浑河流经沈阳市区后,折而向西南方向流淌。流经沈阳、辽中、灯塔、辽阳、台安、海城,在鞍山海城市温香镇和西四镇的三岔河附近纳浑河最大支流太子河。浑河与太子河汇合口以下入海为浑河下游,即今大辽河。浑河下游为近海滩涂地,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浑河纳太子河后水量更加丰沛,因此浑河下游河道九曲回肠,特别是入海口段呈倒“几”字大转弯。浑河下游为营口的大石桥市、营口市与盘锦市大洼县的天然分界线,为两市界河。最终在营口西炮台和盘锦辽滨之间注入渤海辽东湾。晚清以前,浑河始终是辽河最大的支流。清代末年,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辽河上游两岸水土流失严重,辽河水含沙量大增、下游河道淤浅、频繁决口。年,西方列强将开埠口岸由《天津条约》规定的牛庄改为辽河入海口的没沟营(今营口市),也正是由于牛庄河段淤塞严重,难以通航。后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治理,辽河干流改道从盘锦入海。盘锦遂成为沃野千里的辽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年,为了根治辽河下游洪涝灾害,堵截了从六间房流向三岔河、纳浑河太子河入海的辽河东支(即古辽河入海河道),辽河水遂不再与浑河相通,浑河事实上成为一条单独入海的河流。但从大流域的角度来看,浑河仍然是辽河水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浑河下游(大辽河)入海口至盘锦辽河-双台子河入海口、转而向西至辽西凌海大凌河入海口、锦州小凌河入海口的沿海地带分布着广阔的湿地和沼泽,湖沼密布,古称“辽泽”。著名的盘锦大洼县红海滩便是辽东湾沿海湿地中最亮丽的风景线,深红色的碱蓬草在这片泥泞的沼泽湿地中幻化出如同血色残阳一般的韵魅。以辽河和大辽河(浑河)入海三角洲为中心的辽东湾沿岸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水稻产区也正是由于该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浑河为不对称河流,大部分支流发源于浑河左岸的辽东山地丘陵地带,水流充沛,植被茂密,右岸则支流较少。其中左岸支流太子河和苏子河分别为浑河的第一大和第二大支流。太子河流域是东北地区古代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缔造了东北古代最辉煌夺目的大都会——辽阳城。苏子河流域是建州女真的龙兴之地,大清帝国诞生的摇篮,并有清一代始终作为兴京赫图阿拉的“京畿之地”。二、远古与青铜时代的浑河流域浑河流域最早的人类遗迹可以追溯至距今28万年前的浑河下游、营口大石桥市金牛山人遗址。从年到年的整整十年间,考古工作者对这座海拔仅约70米的石灰岩小山进行了细致的发掘,并在遗址第六层发现属于一个个体的猿人化石,共计55块。这一发现引起举世震惊,成为世界考古学史上极为重要的具有标本意义的古人类化石,也为探索中国远古直立人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近年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发现了5个旧石器时代文化层,确立了沈阳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序列,将沈阳地区人类活动历史向前推进至距今11万年左右,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学术界浑河流域远古人类生存状况的认识。最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