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行*区划的划定,截止目前在总计个地级行*区中,仅剩7个地区,地级市的数量则达到了个,数量约占地级行*区总数的88%,地级市已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区的主体。
地级市已经是我国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地级行*区,其中包含省会、副省级市(含计划单列市),其它的都是普通的地级市。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共市行*级别定为副省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副省级市,这里面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和大连5四个为计划单列市。
在最新的城市等级排名中,一线城市多达18个,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重庆、杭州、天津、苏州、长沙、青岛、西安、郑州、宁波、无锡和大连。这些城市里面,北京、上海、重庆和天津是直辖市,深圳、青岛、宁波和大连是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广州、武汉、南京、成都、杭州、西安是省会(副省级),长沙、郑州是普通的省会,苏州和无锡是普通的地级市。
对比一下二线城市里面,沈阳、济南、哈尔滨、长春这三个副省级的省会则排在了二线城市,除了长春外,沈阳、济南和哈尔滨算是二线强城市。沈阳是辽宁的省会,济南是山东的省会,而大连和青岛则分别是辽宁和山东的地级市,奇怪的是地级市的综合实力比省会要强,这就让很多人不明白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这个现象也并不奇怪,我国有多个“双子星省”,也就是这个省份有两个副省级城市,分别是广东的广州和深圳,浙江的杭州和宁波,辽宁的沈阳和大连,山东的济南和青岛。除了辽宁和山东是副省级的地级市强于省会外,其它的都是省会强于副省级的地级市。
接下来我们先看这四个分属一线和二线城市的情况:
首先是青岛和大连的情况
东方瑞士——青岛
是国家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常住人口为人,年青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
青岛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港口吞吐量跻身全球前十位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中国品牌之都。年9月2日,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青岛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26所,引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9所高校。
浪漫之都——大连
大连是国家批复确定的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常住人口为7785人,年大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
大连是是中国重要的港口、工业和旅游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年和年入选GaWC世界二线城市。
大连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30所,本、专科在校生29.1万人。大连市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个、技术创新中心71个。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区位优势相当明显,集装箱吞吐能力万标箱,港区铁路总长余千米。
其次是济南和沈阳的情况
泉城——济南
济南是国家批复确定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常住人口为人,年济南地区生产总值.22亿元。
年10月28日,济南获批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济南为中国规划中的10大区域性客运枢纽之一。济南港是综合性、现代化的内河港口。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是中国综合4E机场之一,可以起降大型民航货运班机。
济南在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生物制药、食品纺织等主导产业在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济南高新技术、信息产业发达,并被国家批准成为“中国软件名城”。济南总共有45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近60万人。
盛京——沈阳
沈阳是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东北地区*治、经济、文化和商业贸易中心,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通往关外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沈阳市常住人口为人。年沈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
沈阳有普通高等院校45所(含独立学院2所),在校生44.0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0.1万人。普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校研究生6.9万人,毕业研究生1.8万人。拥有两院院士2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9名。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哈铁路、沈大铁路、沈吉铁路、沈丹铁路、沈佳铁路、沈山铁路、苏抚支线和哈大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是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确定的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复合型门户枢纽航空港。
总结
结合以上的内容,从这次排名的指标来看,也就不会疑惑了!这次城市排名是由亚太经济交流论坛(上海)和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评出的,主要有4个方面的指数,分别是:基础设施指数、科研教育指数、综合经济指数和民生福利指数。
对于这四座城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留下友善的评论!
声明:文章原创,数据和图片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