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沈阳日报」
年,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沈阳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振兴大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引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上做文章,积极优化人才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围绕产业引人才
沈阳市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紧围绕企事业单位需求,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促进紧缺急需人才加速向沈阳聚集。
一是组织开展沈阳市“筑梦沈水青春无悔”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到年11月末,共举办12场“双一流”高校大型网络招聘活动,累计服务企业家次;重点面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杭州、济南、长春、大连等10个人才集聚地区开展人才邀约,举办汽车、机械、机床等3场急需紧缺人才招聘活动,家企业参会,招聘岗位个。二是开展“五送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沈阳高校校园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0场,服务企业家,提供招聘岗位1.5万个,吸引求职者约1.1万人,达成就业意向人。三是组织召开青年人才专场招才引智网络招聘会。招才引智网、沈阳人才网双平台同步发布,参会企业家,提供职位个,招聘人数人,投递简历份,在线直聊人次,招聘会总浏览量达人次。四是对标国家中心城市,以产业链重点企业需求为导向,从家市场主体提报的个岗位中,选出了个紧缺岗位,编制《年度沈阳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涵盖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5G基础设施等18个行业领域,为全市人才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多措并举育人才
年,沈阳市新增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专家12名、辽宁优秀企业家7名、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9名、享受市*府特殊津贴专家25名;截至年11月中旬,新认定高层次人才人,资助博士名。
沈阳市积极开展第六届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集体推荐工作,经积极推荐,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当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深入开展沈阳市高级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引导专家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支持各类专家助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沈阳市博士后培养工程,鼓励和支持沈阳市域内企事业单位开展博士后工作,引导更多的优秀博士后向沈阳集聚,对建站单位、进站博士后、出站留企博士后给予奖励补贴;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在线学习;实施中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对24名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高端人才及14家培育人才单位给予共计万元奖励;扎实做好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向省人社厅推荐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柯晓斌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建设项目3个、持续资助项目1个,经市级推荐的辽宁省辽勤集团有限公司等两家企业被评选为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优化环境留人才
沈阳市还主动回应企业和人才关切,积极优化完善人才*策体系,制定出台“人才新*3.0”配套实施细则,强化*策落实,加大*策宣传解读力度,释放*策效能,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升级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引入市场化评价方式,将新兴行业领域中确有特殊才能的专门人才、实用人才纳入认定范围。二是实施青年后备人才储备工程,到年11月中旬,累计为人发放首次购房补贴1.32亿元;为1.5万人次发放吸引人才就业创业租房补贴资金万元;人才驿站接待人次求职毕业生入住;全市人才公寓运营面积1.5万平方米。三是组织实施年高校毕业生基层公共服务岗位计划,两批次招录人员人,已全部上岗。实施年“三支一扶”计划,共招募30名“三支一扶”服务人员,已全部上岗。四是深入落实各项创业扶持*策,进一步降低*策门槛,简化工作程序,优化补贴发放流程。五是积极加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六是提高人才*策精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改革创新用人才
在用人方面,沈阳市持续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保障用人单位在人才引进、评价、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创造潜能。一是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自主权,畅通引进高层次人才渠道。二是畅通我市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艺术、技工院校等8个职称系列,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技能评价。三是落实人才评价自主权,建立健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聘用“绿色通道”,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的倾斜力度,可以提高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提高范围按照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平均水平的%-%掌握。五是分类推进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目前,全市13家企业、13所技工院校已完成国家、省双备案,7家自主评价双备案单位已完成技术评估。
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
年,沈阳市人才工作将深入贯彻“以用为本”“产才融合”的理念,根据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需求,围绕产业链构建人才链。将大力推进“人才新*3.0”相关细则落地落实,围绕“5+3+7+5”共2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人才认定工作,扩展人才认定方式和渠道,全年认定人才名以上;鼓励以“带土移植”方式引进“项目+团队”,对高层次人才团队创新型创业给予最高0万元奖励。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来沈就业创业,全力打造“舒心就业”品牌,推动大学生走进“青年友好沈阳”,向在校大学生发放“盛京新阳卡”,开设来沈大学生“人才驿站”,向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策信息。加快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在稳就业、引人才、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扎实做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适时组织召开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会议,强化市、区县和行业部门之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作用,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深入开展。还将有序推动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方法,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的倾斜力度,为沈阳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对人才的充分有效激励提供*策保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梁馨月/文袁野/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