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骗保事件中
“挂床住院”是最常见的操作手法
医院已被勒令停业整顿。图/本刊记者胥大伟
医疗骗保:住院的生意
“诊断是假的,病人是演的,病房是空的。”11月14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医院通过雇“病人”虚假住院、伪造病历来骗取医保基金。随着这一事件被披露,医疗机构通过“挂床骗保”套取医保金的这门“半隐秘”生意,再次被曝光。
骗保链条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都是当地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沈阳警方查明,医院于年1月开通医保后,院长叶明找到中间人方某,让对方为其介绍“病人”。双方约定,根据介绍“病人”的数量,按比例给予提成。
自年3月开始,中间人方某拉拢持有医保卡的“病人”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医院给这些“病人”伪造病历,开具用药处方,但实际并未给“病人”用药,只做简单的理疗或不予治疗。“病人”住院周期一般为4天,事后每人均能得到元的现金提成,部分人在出院后还可以领取到米、面、油等物品。
医院于年4月开始,在院长孙某的授意安排下,通过该院信息科科长刘某及下属在外招募假病人,进行虚假治疗。其间,“病人”的一日三餐免费提供,住院满5至7日后办理出院手续,招募的假病人人均能得到元的现金提成。
在这个骗保的链条里,医院、中间人和医保中心的“内*”结成了隐秘的利益同盟,共同瓜分骗取而来的国家医保资金。
骗保事件曝光后,医院院长叶明等5人、医院法人代表高书勤等8人被捕。沈阳警方封存了医院的财务、电脑资料等证据,目前正在对涉嫌骗保的犯罪行为展开调查。
沈阳市医保部门也已经进驻医院开展调查,责令其停业整顿,并立即停止医院的医保网络运行,解除了服务协议,冻结医保款项共计万元。目前,医院均处于停业整顿状态。
此外,专案组通过调查发现,沈阳市医保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某、崔某,帮助医院解决在医保报销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帮助其隐瞒真相、逃避检查,已涉嫌职务犯罪,现已移交市纪委监委调查处理。
截至11月19日,专案组已依法传唤相关人员名,经审查后依法刑事拘留37名,监视居住1名,取保候审1名,移交市纪委监委2名。
“住院能挣钱”
医院骗保事件并非孤案,此类骗保操作也不高明,行事并不隐秘,全国已经发生多起类似的案例。“住院能挣钱”,已然是公开的秘密。
年至年,医院“挂床住院”进入了失控状态。海南省相关部门审计发现,该院在短短3年时间内,共虚列住院病人人次,套取医保资金万余元。
随着“挂床病人”越来越多,其漏洞也越来越大,一些伪造的病历材料,不仅出现多个雷同病历,甚至不同患者的化验单数据竟完全相同。
据媒体披露,医院实行的是医护人员奖金与科室收入挂钩的分配模式。“挂床住院”现象最为严重的3年,医院发展最快的3年。
医院用这些骗来的医保金,装修办公楼,建综合病房,购买医疗器械,发放员工工资奖金。该院院长符永健对此种行为大为赞赏,表示如果全院都这么富有“开拓精神”,“医院不发展,何愁医护人员待遇提不高!”
在辽医院里,医院创收的名义,号召全体职工造假,套取医保费用,并指使职工向多名相关机构官员行贿。“挂床”名单涉及人次,医院虚报了多万元的医保款。
年1月19日,新华社发长文配视频,揭开了安徽中医院的医护人员与检查科之间相互协作,长期骗取国家医保基金的黑幕。
记者通过暗访发现,医院,只要有社保卡,“得什么病、拿什么药、谁来体检”,都可由患者“点单”。为了套取医保资金,该院医护人员在检查、诊断、住院等环节造假,住院拿药像点菜、医生造假“一条龙”,该院“认卡不认人”,只要一人有社保卡,全家都可以凭这张卡住院、拿药、做推拿保健。
不少病人成为“熟客”后,在医生的诱导下,医院以获得种种“便利”。医院还会给这些熟客一部分钱,对于这笔钱的来源双方心照不宣。
而医护人员之所以冒风险大肆违规骗保,医院对各科室医生设定了相关的“指标考核”。为了完成考核指标,骗保在该院已成半公开的秘密,甚至出现医疗纠纷事故后,涉事医生用“医院骗保”要挟院方。
今年9月,国家医保局曾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安部、国家药监局等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专项行动。这是医保局组建以来的第一个专项行动,也是医保制度建立以来第一次专门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的全国性专项行动。
国家医疗保障局监管组牵头人*华波介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国家医保局锁定一批线索目标,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一些大案让人触目惊心。
压力之下向逐利沉沦
此次医院,病房空空荡荡,几乎未展开正常的医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该事件中医院的“民营”身份。沈阳市在年放宽民营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条件,在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前提下,取消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具体数量和地点限制,并优先考虑并准予设置。
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沈阳市民营医疗机构数量和床位数量,占全市总量的47%和17.6%。按照规划,年后,沈阳社会资本投资兴建医疗机构的数量,将占到全市总量的50%,床位数将达到全市的25%。
医院在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面临另一方面严峻的现实:经营税负高,生存压力大。
医院为例,该院是拥有开放床位张的大型医院,设置科系40余个,建院投资达6亿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该院总经理刘忠臣曾在接受《半月谈》采访时透露,该院自年建院以来持续亏损,年医院沈北分院后,医院每月亏损达万元以上。
从年到年期间,医院始终未得到医保补偿,而医院扣掉10%的保证金也没有返还。“医保款经常一压2个月,医院还得保证一个月的库存供周转,资金紧缺得要命。”
另一方面,相比拥医院,医院常面临人才不足、后继乏力的困境。据媒体报道,沈阳当地一家医院70%以上的高级职称人员,医院退休人员中“捡漏”来的,一些年事已高的医生无法全天出诊。
另外,医院医务人员的跳槽率很高。
据此前《半月谈》的报道,医院医生、护士的流失率达到40%至50%,绝大多数是30岁至45岁年富力强的医务人员,医院只得招聘年轻毕业生突击培训。而对于医院来说,“没有名医就没有患者”。
小型医院处境更为恶劣。在重重压力下,这些小型医院更容易在逐利中沉沦。
为引导分级诊疗,现行医保制度在“报销比例”医院倾斜。医院报销比例最高,医院报销比例最低。相医院,中小型医院更容易打医保的主意。
没有“牙齿”的监管
人社部数据显示,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1.79万亿元,支出1.44万亿元,医保目前覆盖人员总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全国定点医疗机构达到16万家、药店28万多家,医疗机构呈现8%的增速,而药店增幅达到了15%。
参保人数越来越多,医保定点机构快速增长,医保基金的管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骗保案件频发,也暴露了现行医保制度背后的漏洞和治理难题。
从监管层面上看,近年来,中国医保经办工作量剧增,医疗服务监管点多、面广、线长,加重了核实的难度。
以“医院骗保事件”为例。据沈阳市人社局通报称,近两年来,医保部门曾先后15医院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挂床、出入院标准不够等违规问题,累计追回医保基金元,但仍然发生了这次更为严重的骗保事件。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杨顺昌坦言,尽管医医院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但仍没有遏制欺诈骗保行为的发生,这也充分暴露出有关职能部门在医保基金运行监管上,还存在失职、失察、失责的问题。
*华波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到此类骗保行为的三个特点及带来的监管难题:一是隐蔽性比较强,“它整个是全链条都是造假,我们的智能监控很难捕捉出来,很难发现它”;
二是额度比较小,机构比较分散,内部管理不规范,“每次的额度等等各种原因可能都没有达到我们处罚的标准”;
三是在此类骗保操作中,医患双方利益一致,常结成利益共同体,“所以很难通过我们的第三方去发现他们的一些问题”。
在国家医保局成立之前,医保基金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部门和部门间互不隶属,彼此间交流不足,常出现互相推卸和扯皮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医保监管的难度。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频发的骗保事件,反映了有关职能部门对此类行为惩戒力度不够,相关不良医疗机构违法成本低。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