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命名了沈阳市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以下简称“两山”基地),分别为浑南区闫家村、于洪区前辛台村、康平县黑山村。
浑南区闫家村。闫家村位于棋盘山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依托良好的棋盘山自然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以保护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思路,考虑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在承载范围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带动了闫家村生态经济的发展,同时转变了当地居民的思路,起到了精神文明和物质双丰收,探索出了“两山”转化的“生态旅游”模式。
于洪区前辛台村。前辛台村紧邻蒲河生态廊道,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获得过全国文明村等多项荣誉称号。前辛台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美丽乡村、生态产业、休闲生活”为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以蒲河廊道为依托,打造蒲河沿岸特色鲜果小镇,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建立起以蒲河廊道的生态游、以特色农作物的采摘游和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游发展格局,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产业链,使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极大的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了村民收入水平。前辛台村通过推动生态环境与农业、旅游等产业协同发展,塑造特色生态农业、旅游品牌,培育“生态+”融合发展模式,助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农业产业、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探索出“两山”转化的“生态+”模式。
康平县黑山村。黑山村位于康平县西南部,村屯四面环山,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十五年前,黑山村经济收入只限于余亩耕地和零星的畜禽养殖,人均年收入元左右,仅能解决温饱。近年来,黑山村积极探索生态发展之路,依托余荒山,积极发展林果产业,年人均收入达1.5万元。由于经济条件的提升,黑山村抓基础重投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水青山的转变,进一步促进农副产业的发展。黑山村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种植,树立和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振兴和造福百姓,实现生态与农业、农村、农民效益的统一,探索出“两山”转化的“生态农业”模式。
(二三里编辑罗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