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着4斤重的大扫帚、行走1公里路程、边走边朝一个方向挥动扫帚多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就是咱沈阳的一名普通环卫工人每天扫街的日常工作。“春季洗城擦靓沈阳”行动全面启动,3月10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尽管这项工作很苦很累,但由于“新神器”的配备与加盟,传统意义的扫街工作已被赋予新的内涵与神韵。
现场:第二遍补漏清扫
“你看,这大扫帚扫过街后,会遗漏一些垃圾碎屑,这就需要第二遍补漏清扫!”在沈河区中街步行街附近,环卫工人杨俊山一面作示范,一面向记者介绍说。
记者观察到,在街头清扫时,杨俊山双臂环抱着4斤重的大扫帚,一下一下扫得格外认真仔细,“杨师傅干起工作格外较真,他扫街从来不耍心眼、不投机取巧,路上土再厚,清扫再费劲,他都要扫得干干净净的。平时看到马路上有个小纸片、烟头啥的就捡起来,有积水的地方就拿扫帚扫开,马路边角、路沿、树根……每一个犄角旮旯他都一一清扫到,一遍扫不净,就再扫一遍,绝不遗漏!”一旁,他的同事张大姐伸着大拇指点赞说。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执法分局副局长王勇介绍,杨俊山的个人事迹他早有耳闻,但当环卫工人为城市甘愿奉献的一幕在眼前真实呈现时,他的眼睛湿润了。他向记者感叹说:“为了城市的整洁,环卫工人‘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青春,还有家庭。他们是城市最可爱的人!”
法宝:“千里马”“手术刀”“瞄准镜”
记者采访得知,杨俊山师傅是辽宁慧丰清轩沈河项目部第四环卫所的一名普通街路扫保人员,历经多年如一日的传统扫保工作,从本周一开始,他跟工友们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大家把这种变化形象地比喻为“三件宝”。
——“千里马”
手推式保洁车是环卫工人最忠实也最可靠的伙伴,它能不能“多拉快跑”,会直接影响作业质量和效率。为此,项目部为故宫、帅府的扫保人员首批配发了崭新的、功能更强大的手推式保洁车,把小马驹直接升级为“千里马”。
——“手术刀”
景区、商业街是城市名片,更是环境污染重灾区,对污染源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恢复原状,抢抓时间最为关键。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随车配发了拖布、抹布、小铲刀、小镊子、小耙子等“新神器”,这些便于开展“精细化”“小空间”作业的保洁工具,在对付污渍、痰迹、口香糖、烟头等微小且疑难的“污染源”时,处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瞄准镜”
负责环境卫生保障的环卫工人就像瞄准镜一样,自然走到哪都是自动聚焦、万众瞩目的焦点,镜片上如果有尘埃和瑕疵,损害的不仅是自身形象,更会让形象窗口蒙尘。为此,项目部为进一步加强环卫一线人员管理,树立环卫行业形象,给每位扫保人员配发了两套新工作服,要求大家及时换洗,以“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要求每一名环卫工人在工作期间,必须保持着装整齐、整洁。
记者了解到,除了环卫四所外,其他各所负责青年大街的部分扫保人员也率先配备了这“三件宝”。“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科学筹划、规范指导,采取‘以点及面’的工作思路,分批、分阶段配发车辆设备、保洁工具、环卫服装等,立足自身优势,在全面助力沈阳振兴发展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当先锋。”辽宁慧丰清轩沈河项目部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神器”:七件套“保洁包”
“你有法宝,我有‘神器’!”当日,在和平区长白岛三好桥附近,深能环保发展公司和平项目部环卫工人吴师傅告诉记者。
记者现场观察到,这“神器”被称为环卫多功能“保洁包”!它系在保洁员腰间,不仅解放了他们的双手,还具备了“小腰包大容量、小物件大功能”的特征。
原来,多功能“保洁包”分层设置了多个小袋子,里面可容纳铲刀、喷壶、毛巾、大力橙、钢丝刷、刮水板、折叠夹,让保洁员在清、洗、擦等作业中能有效、快捷、方便地作业。一线保洁员上路作业时可以随取随用,“毛巾+刷子+刮水板”,可以随时清洁果皮箱、街设家具等环卫设施上的灰尘污渍;“刷子+钢丝刷+喷壶”,可以及时清理路面泥水印痕、污渍;对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和城市文明形象的乱涂乱画、“牛皮癣”小广告等,“大力橙+铲刀+抹布”可以及时、彻底地将它们铲除;“折叠夹”用来捡拾垃圾袋、烟蒂等,这些小物件让精细保洁工作效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目前深能环保发展公司区域内第一批次多功能“保洁包”重点配备在4个班组、4条街路,分别是仙岛北路长白段、长白北路长白段、长白四街及仙岛北路沈水湾段,共配备多功能“保洁包”50套;第二批次多功能“保洁包”及小型设备已采购完毕,到货后立即下发投入使用,确保长白及沈水湾地区多功能“保洁包”实现全覆盖。
指尖沈阳、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唐葵阳
图片由市城管执法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