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础
人口增长代表了
一座城市的未来潜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显示
沈阳市人口发展新变化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0万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96.4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1.13%,高于全国0.60个百分点。在全省乃至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沈阳市常住人口实现逆势持续稳定增长。
常住人口实现持续增长
“七普”数据显示,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0万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96.4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1.13%,高于全国0.60个百分点。沈阳市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年的0.61%提升到年的0.64%,占全省人口比重由18.53%提升到21.30%。
值得一提的是,年沈阳市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简称外来人口,即在本市居住,离开其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市、地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2.61%,比年六普时期增加.4万人,增长.13%。全市外来人口居住地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市内九区集中居住了全市94.83%的外来人口。铁西、浑南、沈北和于洪4个地区的外来人口规模都达到20万人以上,其中居住在铁西区的外来人口为31.2万人,是全市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全市外来人口中,14岁及以下人口占8.80%,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79.7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1.41%,由此可见,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人口性别结构均衡,
老龄化程度加重
性别结构较为均衡。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万人,占49.85%;女性人口为.9万人,占50.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年六普的.10下降为99.38。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从历次普查数据来看,全市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性别比为.98,数据偏高,然后逐年下降,六普时期降至.10,七普第一次出现女多男少情况。
数据显示,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8万人,占23.2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万人,占15.47%。与年六普相比,比重分别提高7.94和5.10个百分点,两个比重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在第2位,仅低于大连市。分地区看,全市各地区老年人口占比均不同程度提高。年六普时期辽中区和两县一市4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不超过10%,比重低于市内五区,但10年来,随着远郊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尤其青壮年人口的出走,这4个地区人口在迅速老去。
年4个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均大幅提高,全部达到17%以上,超越了其他地区老龄化水平。尤其法库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9.39%,意味着法库全县每5个人中就有1名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家庭人口规模核心化,
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沈阳市常住人口共有.9万个住户,其中家庭户.9万户,集体户20.0万户,分别比年六普增长32.03%和86.62%。家庭户人口为.3万人,集体户人口为89.78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2.18人,比年六普的2.65人减少0.47人。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从家庭户规模构成看,年六普时沈阳市在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前3位的依次为三人户、二人户和一人户,经过10年发展,目前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居前3位的已演变成二人户、一人户和三人户,二人户已成为沈阳市家庭户规模主流。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