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条大数据,公权晒在阳光下
半月谈记者于也童李宇佳
家住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的代吉祥今年领取了一笔城市低保,款项发放的每一步流程都可查询;某建设有限公司近3年投标次,中标0次,存在围标嫌疑;某医院结伴住院、反复住院、病历相似、病种单一等问题多发……依靠大数据,沈阳让监督变得精准高效。
把数据晒在阳光下
现代化手段如何助力政府治理?沈阳近年来不断探索将大数据与政府治理相结合,助推政府数字化转型。年,沈阳市纪委监委与中科院计算所深度合作,探索建立了沈阳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已从全市家单位采集各类数据60.89亿条,让大到千万元资金的工程项目,小到领取低保补贴的个人,都晒在阳光之下。
沈阳某建设有限公司近3年投标次,中标0次,存在围标嫌疑;家住法库县拥有注册企业的李某,3年间累计领取城市低保超过2万元;已于年死亡的残疾人陈某仍继续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这些问题经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短短几秒钟的查询分析,即刻现形。
目前,沈阳市纪委监委通过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的比对分析,在大棚房、民政、科技、医保、社保等领域共发现疑似问题20.5万个,已核实整改10.4万个。借助这一平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逐步树立大数据思维,充分利用数据改变监督方式。
为监管装上“智慧大脑”
以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为基础,沈阳不断探索为监管装上“智慧大脑”。年,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创建了“医保反欺诈监控平台”。平台刚刚搭建完成,就出现了信息预警:医院相关数据指标异常。
通过大数据分析,沈阳市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处发现该院存在结伴住院、反复住院、病历相似、病种单一等问题。执法人员随后从现场调取了本住院病历,通过与平台进行核对比照,医院存在虚假治疗的问题。
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监督技术发挥极大功效。“运用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平台的数据,我们研发完成了外地来沈人员排查管理平台,采集汇总外地人员来沈时间、方式、同行人员、后期行踪轨迹等信息,提供筛选查询、跟踪记录以及趋势分析等功能。”沈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决定推动每个地区确立一个最具代表性或亟须加强监管的业务,作为首批小专项系统建设试点任务,探索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沈阳市纪委监委正风肃纪监督室副主任查岩说。
为此,沈阳市纪委监委在13个区、县(市)进行13个小专项系统建设试点。截至目前,小专项系统发现疑似问题线索1.2万余条,涉及问题资金约万元。
沈阳市纪委监委干部与科技人员共同研究大数据监督方法刘帅摄
数据流通仍存壁垒
“通过大数据,可以让基层单位的所有业务通过系统运行,避免人工交接的风险和漏洞,实现权力‘数据化’‘可追溯’,基层治理水平将大大提升。”查岩说。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大数据让精细化监督成为可能,但目前大数据应用于政务仍存难点。
“在一些地方,运用大数据监督相对困难,资金受限,人员、技术也受到限制,一些数据当地可能压根就没有进行记录。”沈阳市纪委监委一位负责人说,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仍然需要持续打通。
该负责人说:“有的数据是一些部门独有的。针对这种问题,我们一般在技术上进行操作,通过‘我发出请求,你帮我比对’的方式获取对比结果,但这也会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单位的业务量,所以需要从政府角度进行合理的规划。”
同时,也要避免数据开发的负面效应。业内人士建议,预防数据泄露风险应该有一套完善的保密制度,从收集、储存再到流转,所有环节都应建立相应的风险评级机制。这套风险评级机制还应当设计报警系统,如当没有权限的工作人员登录搜索时候,系统应自动报警,或者不允许数据拷贝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