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挖宝行动泛舟浑河以全新的角度欣赏沈阳
TUhjnbcbe - 2024/10/18 16:59:00

“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明清时代,浑河一直是水运重要航道,河面上船只络绎不绝,便有了清代诗人戴梓笔下“盛京八景”之一的“浑河晚渡”。年,中断近50年的浑河航运复航后,泛舟浑河赏美景也逐年升级。今年“五一”假期,众多游客体验新航线、新游船……与河水、天空融为一体,以最佳的角度去欣赏沈阳“母亲河”之美。

昔日河面

白帆悠悠舟楫如梭

浑河有着悠久的通航历史,《辽海丛书》上记载:浑河航运起于明朝,兴盛于清代。明初开始官运粮饷,沿渤海湾、辽东湾到东北,再沿辽河北上,把粮饷沿途运到各驻军。到了明末清初,浑河漕运通航,码头繁荣,是沈阳与外界的通商口岸。当时浑河沈阳段两岸还没有如今这样的堤坝,河面宽阔,水深流急,当地人称“龙摆尾”。每到春天,冰化河开,水面上白帆悠悠,舟楫如梭。

如今,位于和平区浑河北岸的罗士圈公园就是昔日浑河最重要的渡口之一。民俗专家齐守成介绍,过去浑河北岸泥泞,人马难行,所以运输的各种物资必须用骆驼来回驮送。这些骆驼需要在码头附近的地势平坦之处饲养,以致当地被称作“骆驼圈子”,久而久之,谐音就叫成了“罗士圈”。

提起浑河,就不得不提“浑河晚渡”。齐守成表示,很多文人墨客被浑河的魅力感染,留下笔墨。无论陈梦雷的“留都十六景”,还是沈阳才子缪润绂的“陪京八景”,“浑河晚渡”都排在前列。

康熙时期戴梓的《浑河晚渡》中描述浑河晚景:“暮山衔落日,野色动高秋。鸟下空林外,人来古渡头。微风飘短发,纤月傍轻舟。十里城南望,钟声咽戍楼。”诗句描述红日西下,飞鸟盘桓在树丛之外,浑河之上银波碎影,新月初升,盛京古城的钟楼钟声响起……仿佛一幅水墨画,把三百多年前黄昏后,浑河渡口的风貌呈现出来,流传至今。

上世纪40年代末,随着陆上交通的发展,浑河水上交通运输逐渐停止,大约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消失。

今日两岸

草木勃发霓虹璀璨

随着前些年沈阳市对浑河绿色生态建设的全面铺开,奥林匹克生态公园、五里河公园、沈水湾公园、长白岛森林公园相继建成。年6月,中断数十年的浑河航运重新通航。

蔚蓝色的浑河,岸畔林带郁郁葱葱,芳草碧绿,亭阁台榭尽现眼前,“浑河航运”和“浑河晚渡”的美景,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年,浑河游船和航线全新升级。沈阳浑河航运经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雍介绍说:“在往年开设的富民桥北岸的富民桥码头、盛京大剧院旁的五里河官渡码头、K11停车场附近的沈水湾码头和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奥体码头基础上,今年我们在长青桥南北岸新增设了两个码头,恢复了罗士圈公园内的浑河晚渡码头。七个码头,共有四条航线,每条航线都能感受浑河的特色之美。”

白天的浑河,阳光微荡、草木勃发,莺歌燕舞间,描绘自然之景的生态画卷,美不胜收。长青桥至东塔桥航线,乘船穿梭于河面,感受浑河两岸自然风光,仿佛进入一幅瑰丽的生态画卷,体会与其他航线完全不同的自然之美;

南京桥至三好桥航线,可以见证沈阳古今文化的传承。南京桥换上新装,重新装点浑河,三好桥似一只展翅的蝴蝶,在浑河上翩跹。

昔日浑河最著名的罗士圈码头就在这段航线之上,岸边的云飏阁、龙王庙再现沈阳浑河古时的岸景。两岸风格迥异的公园,能唤醒许多沈阳人的回忆。

夜晚的浑河,霓虹璀璨、晚风惬意,人间烟火中,能感受都市生活的时尚气息,沉醉其中。富民桥至浑河桥航段是如今“浑河晚渡”的最佳观赏区域,夜晚的K11灯火辉煌、大钻石五彩斑斓、沈阳奥体中心彩灯五颜六色……奥林匹克公园岸边的外滩市集热闹非凡,坐在游船上欣赏市集的文艺演出颇具特色。

除了航线升级外,今年浑河游船新增5艘,共有17艘运营船舶,造型各异。赛艇之都一号、沈阳之星系列、天眷盛京系列、沈水之阳系列、紫气东来画舫系列,豪华、现代、休闲,仿古……各种风格的游船能满足各类游客需求。

今年“五一”假期,浑河游船共接待游客人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泛舟浑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游客欣赏沈阳之美的选择。

沈报全媒体记者:马骋摄影:张文魁

#振兴新突破辽宁杠杠滴##新时代六地辽宁杠杠滴#
1
查看完整版本: 挖宝行动泛舟浑河以全新的角度欣赏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