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含绵量”。几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沈阳于去年获评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成为辽宁省第一个入选的城市。目前,沈阳市系统谋划源头减排、调蓄及雨水资源利用设施、排水设施等6大类个项目,计划到年完成海绵设施投资47.7亿元,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改造后的仙女湖公园已成为集雨洪调蓄、全龄活动、地域文化、环保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友好型公园。
“海绵体”提升城市品质
近日,记者来到铁西区仙女湖公园。经过升级改造,仙女湖“内外兼修”,不仅颜值提升,而且兼具城市海绵体功能。
“此次改造让仙女湖公园具备了‘错峰排放’的功能。当卫工河出现洪涝险情,水位达到38米时,设置在公园东北角的闸门将会开启,卫工河涝水将进入公园进行调蓄。
洪峰后,该部分涝水再通过退水闸排回卫工河,有效缓解卫工河下游排涝压力。”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对公园内部进行了海绵化建设,除自身雨水外,还可承接周边宏发长岛小区等共计0.32万平方米区域的雨水径流,确保雨水能够就地消纳;雨后,仙女湖调蓄的雨水可回用于绿地灌溉、道路浇洒,年回用量可达0.7万立方米,对于城市非常规水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北一东路兴工北街立交桥历来是汛期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