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沈晚报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0万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96.4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1.13%,高于全国0.60个百分点。从家庭结构来看,二人户已经成为主流,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等正逐步成为沈阳市家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年间人口增长96.4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显示,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0万人,比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96.4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1.13%,高于全国0.60个百分点。沈阳市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年的0.61%提升到年的0.64%,占全省人口比重由18.53%提升到21.30%。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简称外来人口,即在本市居住,离开其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市、地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2.61%,比年六普时期增加.4万人,增长.13%。全市外来人口居住地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市内九区集中居住了全市94.83%的外来人口。
.1万:.9万
人口性别比例均衡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万人,占49.85%;女性人口为.9万人,占50.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年六普的.10下降为99.38。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从历次普查数据来看,全市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性别比为.98,数据偏高,然后逐年下降,六普时期降至.10,七普第一次出现女多男少情况。
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24%
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数据显示,年全市60岁及以上人口为.8万人,占23.2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万人,占15.47%。与年六普相比,比重分别提高7.94和5.10个百分点,两个比重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在第2位,仅低于大连市。分地区看,全市各地区老年人口占比均不同程度提高。年六普时期辽中区和两县一市4个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不超过10%,比重低于市内五区,但10年来,随着远郊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尤其青壮年人口的出走,这4个地区人口在迅速老去。
二人户成为家庭结构主流
从家庭户规模构成看,年六普时沈阳市在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前3位的依次为三人户、二人户和一人户,经过10年发展,目前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居前3位的已演变成二人户、一人户和三人户,二人户已成为沈阳市家庭户规模主流。
值得
二孩比重上升13.68%
在普查时点前一年(年11月1日至年10月31日)沈阳市的出生人口中,第一孩占70.86%,第二孩占27.77%,三孩及以上的占1.37%。与年六普时期相比,一孩比重下降14.44个百分点,二孩比重上升13.68个百分点,三孩及以上比重上升0.75个百分点。
户均住房面积增8.27平方米
家庭户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年六普的71.11平方米逐步提高到现在的79.38平方米,增加8.27平方米。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年的26.79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6.13平方米,增加9.34平方米,增长34.86%。
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9年
七普数据显示,沈阳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39年,达到了高中三年级文化水平,比年提高0.71年,分别比全国(9.91年)和全省(10.34年,全国第7)高1.48年和1.05年,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
辽沈晚报记者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