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为患者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来自沈阳六院的
TUhjnbcbe - 2025/4/4 19:22:00

新华社沈阳1月22日电(记者于力于也童)从年12月23日到年1月21日,沈阳37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中,32例患者被治愈,转为进行康复治疗及医学观察。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医院,在采访中观察到三个医护人员用爱与责任守护生命的感人场景。

——守护,是护士全天候手牵手的陪伴。87岁高龄的赵奶奶是病房里护理的难点之一,她患有基础病、心功能不全,只要一平卧就呼吸困难,入院后的一段时间只能一天24小时坐着。“为了防止赵奶奶睡着后身体倒向一侧摔倒,4名护士全天候轮班看护,每个班6小时,值班的人一直坐在她身边,不能打瞌睡不能分神。”重症医学科护士长李娜说。

“我会和她说说话,看到她排便了就帮她清理干净,让她感受到安全和温暖,感受到我们一直在守护着她。”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熊立哲说,“最难熬的是下半夜,真的很困,眼皮一直打架,但绝不能睡,我们必须对患者的生命负责。”

如今,赵奶奶不仅新冠肺炎顺利治愈,原发基础疾病及身体状态较入院前均明显改善。“她现在已经可以平躺着休息了。”李娜笑着说。

——守护,是6名医护人员一起为高龄患者翻身。95岁的张奶奶是沈阳本次疫情中年龄最大的患者,她入院前已长期瘫痪在床,由于无法进食,胃里还下了胃管。“张奶奶的情况比较特殊,她长期卧床,为了防止长褥疮,我们每天定时给她翻身。”重症医学科主任吴云海说。

张奶奶的胳膊已经是僵直状态,肢体被动,为她翻身难度很大。吴云海说,“稍不留神她的胳膊就会骨折,还要照顾到她身上插的管子。”

每次翻身,都需要6名身穿严密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有人抱头、有人抱身、有人抱脚,一起用力将患者悬空,使其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

“还有一位上了ECMO的重症患者,身上有6根管子,每根管子都必须保持通畅,不能扭转,不能影响器械运行。每次帮她翻身需要8个人,每个人都必须打起十足的精神。”李娜说,“每次帮患者翻完身就好像做了一次大运动,神经高度紧张,身体也很劳累,防护服里都湿透了。”

——守护,是心与心之间的关怀与沟通。从焦虑、恐惧、歇斯底里,到每次看到来查房的医护人员都会鞠躬,每天在手机上悄悄给医护人员写感谢信,王大哥心理上的变化,源自医护人员与他心与心的沟通。

图为李巍和祝普鑫身着防护服合影。(图片由医院提供)

“患病的压力、对死亡的恐惧、害怕丢掉工作的担忧……种种原因使得患者产生心理障碍,随之带来浑身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等躯体化现象。”到医院进行心理援助的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巍说。

为了让王大哥尽快解开心结,医护人员一点点接近他,听他倾诉,不断开导、引导他的情绪。王大哥渐渐从患病的阴霾中走了出来,人变得开朗,疾病也很快被治愈。“王大哥说了,等回家一定要亲手给我们做几道‘硬菜’,大家一起聚一聚,看看防护服后面我们每个人的长相。看到他的变化,我觉得我们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护士长祝普鑫说。

医院院长谷野介绍,沈阳本轮疫情中,有的患者年龄大、基础病多、病情进展快,增加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我们要给患者营造一个温暖、安全的家,不抛弃、不放弃,生命至上,这就是守护的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患者营造一个温暖的家来自沈阳六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