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定制班列“四川邮*号”首发
6月11日,搭载货值余万元小商品的“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定制化专列“四川邮*号”,从成都出发。此后18天里,专列将由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波兰等多个国家,最终抵达布达佩斯亚马逊海外仓。全程运行公里。
此次市场采购贸易对小商品“走出去”意义重大,在成都海关、省商务厅的大力支持下,金牛区多次对接中国邮*、中外运、中铁集、城厢铁路中心等公司,积极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的方式与路径,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力做好“中国邮*号”专列运输保障准备。
今年以来,金牛匠已开展各类宣传推介活动7场。截至6月10日,已累计完成试点主体备案家,完成报关出口货值超过34亿元,主要出口到波兰、新加坡、白俄罗斯等23个国家。
今后,金牛区将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成绵乐经济带,组织开展市场采购贸易系列专题推介会,旨在吸引更多名、优、特、新产品集聚,更多优质商家参与到市场采购贸易中来,共同打造“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开放新高地。
满洲里海关助力铁路业务会战确保口岸通关顺畅
为进一步提升口岸通关能力,促进外贸增长,中俄双方铁路部门在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铁路口岸开展了通道能力测试会战,将铁路口岸每日进境重车计划增加到20列,出境重车增加到6列。为打赢本次铁路业务会战,满洲里海关所属车站海关推出多项措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确保口岸通关通畅。
会战中,满洲里海关所属车站海关主动作为,根据班列开行情况,在深挖内潜、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主动临时延长工作时间,推行提前申报新模式,进一步提高验放速度。同时加强与铁路车站、货物代理企业之间的沟通配合,第一时间了解货物积压情况,加急处理并及时向铁路部门通报放行信息,提升口岸仓储场所的货物周转效率,节省企业仓储费用,为打赢业务会战倾力施为。
今年以来沈阳中欧班列开行列同比逆势增长39%
6月7日,随着X次中欧班列沈阳东至俄罗斯的成功开行,中铁沈阳局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达到列,发送货物标箱,实现同比逆势增长39%、34%。
疫情以来,为给外贸出口货物运输提供更多便利,沈中铁沈阳局推出优惠举措,对企业货主发到沈阳东站、长春兴隆山站和远达站并接续中欧班列的货物,给予最优惠的运价下浮*策;同时大力组织开行营口芦家屯站、大石桥站至沈阳东、长春兴隆山和远达等方向的货运班列。截至目前,已开行营口、大连中欧班列喂给班列11列,沈阳始发的中欧班列辐射范围扩大到鞍山、抚顺、大连、营口等多个城市,国外到达俄罗斯莫斯科和卡卢加、波兰华沙、斯洛伐克多不拉、白俄罗斯岑特罗利特、德国汉堡和施瓦茨海德等10多个城市。
辽宁省中欧班列运送的产品,既有沈阳出口欧洲的机床、汽车发动机、减速器、矿山设备,大连出口德国的钢化玻璃、减速器及化工产品,营口生产的石墨电极,抚顺生产的直升机尾段,鞍山生产的钢板柱等等本地货源,也有通过大连港、营口港转运过来的上海、浙江等地生产的轻工产品和日用品。
此外,积极组织欧洲回程货源,让更多中欧班列实现“重去重回”,在开行的列中欧班列中,回程的达到47列,主要有德国宝马汽车配件、米其林轮胎等机械设备,俄罗斯松木、桦木等板材。随着回程班列比例不断提升,中欧班列更加趋于双向均衡运输。
防疫期间,中铁沈阳局将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纳入重点保障运输,采取优先承运、优先装车、优先挂运等措施做到应运尽运。疫情发生以来,共运送口罩、急救包、防护服、额温枪、护目镜等防疫物资件、.31吨,累计运送防疫物资件、.90吨,主要到达俄罗斯、德国等国,再分拨到更多欧洲国家助力疫情防控。
在中铁集团公司运输、货运、调度、车辆等部门密切配合下,优先为中欧班列选配时速公里以上车辆,并提前调配到位;在沈阳东站东货场建立海关监管区,对发到的中欧班列直接在监管区进行装卸和海关施封作业,压缩装卸作业及海关手续作业时间;在运输能力紧张情况下,为中欧班列提供充足运力保证,做到有需求就开车、运行途中全线重点放行,确保中欧班列在国内的运行速度最快、运行时限最短。辽宁沈阳到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班列,国内段运行时间仅为24小时,全程运行约12天,比海运节省三分之二以上时间。
白俄罗斯用集装箱专列向中国出口锯材将沿中欧班列线路开行
白俄罗斯林业部10日表示,一列装载着锯材的集装箱专列本周已从白首都明斯克南部郊区的科利亚季奇货运站出发前往中国,这是白方第二次用集装箱专列向中国出口锯材。
据介绍,这列集装箱专列有44个车厢,共装载立方米锯材。该专列将沿中欧班列线路开行,在10至12天后抵达目的地苏州西站,速度将比海路运输快三倍。今年4月,白方首次利用集装箱专列向中国发送锯材,当时共出口立方米锯材。
白林业部说,白中双方对这种新的合作形式感到满意。此前,白方向中国出口锯材全部通过海路运输,还需经外国中间商办理,导致产品出口价格上涨。而通过集装箱专列直接向中国供货,不但有助于巩固中国市场,还有助于提高白俄罗斯锯材的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白俄罗斯林业出口公司本月底将再次用集装箱专列向中国发送锯材,并计划今后实现常态化运营,争取每月都有集装箱专列向中国出口白俄罗斯锯材。
大连港首条港区协同循环班列正式开通
6月10日下午,首批装载36TEU铜粉重箱在大连港散杂货码头作业现场顺利完成装车。此举标志着大连港首条港区循环铁路班列正式开通运行,不但实现了供应链全程无缝衔接,也为大连地区铜粉转运开辟了新的作业模式。
此前,铜粉自码头卸货后,经由汽车运输集港,转运过程费时费力,增加货物损耗。在国家“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货运量”的“公转铁”大背景下,辽港集团大连港积极响应并落实“公转铁”、“散改集”对标*策,充分发挥港口供应链及业务协同优势,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用更具实效性、贯穿性、模式性的操作方式打造全流程产品。循环班列开通后,实现了铜粉装箱完成后即可发运,提高了集港时效性;无缝衔接的批量化转运操作,也使得场地安排、库场调配更加合理规范。本次计划转运铜粉重箱约TEU,通过集装箱班列由金州站发往大窑湾站,并运至广西等南方沿海港口,提高了运输效率。
为促成此次班列的顺利开通,在大连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协调下,各相关单位高度重视、积极配合。作为相关业务开展的操作单位,大连港散杂货码头公司为给上游贸易商扩大用铜企业原材料进口通道、共同创建更为便捷的一体化物流途径,紧盯市场动态,内外协同发力。对内加强生产组织,合理配备专业队伍,制定装车方案,优化生产路径;对外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加大铜粉货源到港争揽力度,不断创新业务途径,扩展港口功能辐射面。同时,大连集益物流有限公司也积极协调铁路大连货运中心、中谷海运等相关部门争取运价、运力*策支持,切实满足客户需求。
大连港首条港区循环班列的开通运行,实现了铜粉重箱批量集疏,重箱上游转港时效得到有效提升。铜粉转运新作业模式的开辟,进一步满足了用户需求,为后续货源到港提供了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