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8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刊载杨胜君、王金玉《〈 〉热映!华西大学抗美援朝志愿手术队还鲜为人知》(下称《华大援朝手术队》)一文,介绍 中的华西大学整形外科手术队、四川抗美援朝志愿外科手术队。本人藏有一本《医务工作者走向国防最前线》小册,副标题为“重庆市各界欢送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重庆医务工作者赴藏医疗队重庆市卫生人员热烈参加国防卫生建设特刊”,系重庆市医务工作者协会、中国红十字会重庆市分会编辑,西南卫生书报出版社发行,无印刷时间。
《医务工作者走向国防最前线》小册封面《医务工作者走向国防最前线》小册的编印目的是总结和宣传,内容丰富全面,由5部分17篇文字组成,统于“医务工作者走向国防最前线”的时代背景之下,涉及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重庆医务工作者赴藏医疗队成立缘起、组成、出征及后续情况。册中有关西南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的材料可与《华大援朝手术队》一文呼应互补,对重庆医务工作者赴藏医疗队的记载可补白一二,遂勾稽其他零散史料,略作绍介。
《医务工作者走向国防最前线》小册目次(部分)援朝手术队与赴藏医疗队成立缘起及组成年全国各地掀起 以后,西南**委员会驻地重庆的医务工作者在市卫生局的领导下,以医务工作者协会为动员机构,先后召开医协会员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台湾朝鲜大会、庆祝平壤解放大会。11月14日即以医协名义向会员发出通知,号召志愿报名参加手术队工作。通知发出后报名者众,医院报名者占80%,私人开业医生报名也很踊跃。年2月3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组织医疗队的通知》,传达组织全国各地医疗队的办法共8点要求,“全国各地医务工作人员热烈响应,纷纷组织志愿医疗队前往朝鲜战地服务”。西南**委员会就在年5月30日同时派出了两支队伍,一去白山黑水,一赴雪域高原。
西南志愿援朝手术队包括两支小队,《华大援朝手术队》一文只提及了二分之一,即组建于年4月的矫形外科手术队,队员均出自华西大学,队长宋儒耀、副队长邓显昭,于4月30日离蓉赴渝。西南志愿援朝手术队不应被遗忘的另一半,是年5月19日成立的胸腹腔外科手术队,共13人,由医院外科主任冉瑞图任队长、重庆大学医学医院外科主任李清潭、医院外科副主任*孝迈任副队长。
重庆市医务工作者赴藏医疗队,则是西南**委员会鉴于西藏和平解放的新形势、新需求组建的,与胸腹腔手术队同时成立,队长崔静洲、邵忠林,又分两小队,每队7人,医院,另有私人开业医师和助产士5人参加。援朝手术队、赴藏医疗队的全体阵容(据小册《参队队员阵容》整理)详见下图。
援朝手术队阵容
赴藏医疗队阵容对比来看,在人员配备上,援朝手术队规格高于赴藏医疗队,即或在当时也已有数位成名人物,宋儒耀、冉瑞图、*孝迈、陈缃等人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多人取得国内外博士学位。在目标定位上,两支援朝手术队都强调专科,赴藏医疗队则侧重于一般医疗。回溯选拔过程,矫形外科手术队是由宋儒耀通盘考虑后选出的精兵强将,胸腹腔外科手术队、赴藏医疗队队员则是重庆医务者中推出的优秀代表。重庆医务工作者十分踊跃,仅“报名参加援朝医疗手术队的共达八百余名”,还出现了递交血书的例子。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私人开业人员)积极报名参加医疗队,在当时被视作对医务工作者思想改造的胜利。小册记录了部分队员的自述以作宣传,这些鲜活的高尚事例是号召更多医务工作者参与国防卫生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例如内科医生陈缃本不应出现在外科手术队中,她自述年初曾去过美国,最初对新中国和苏联曾持怀疑态度,乘船归国时正值 入朝作战,回国后思想遭到了极大冲击。陈缃能够入队,其特殊经历应是被特批的考量,她和副队长*孝迈还是夫妻。赴藏队队长邵医院工作,年私人开业,解放后“参加医协学习,亲眼看到共产*的正确领导,我作两星期的思想斗争,几次和爱人商讨,决定停业,站到人民的工作岗位上去”。女性医护人员朴素的救死扶伤信念也留在了纸页上,助产士刘曼青是6个孩子的妈妈,友朋纷纷劝阻,她说“我只有六个孩子,可是我的工作可以救活更多的孩子,可以拯救更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她的事例鼓舞了队友,私人开业带着5个孩子的离异助产士毕文卿。
山城各界欢送出征
队伍成立后,各医院分别举行欢送大会。为把欢送活动办好,且使得爱国主义的生动教育得到加强,重庆市成立了欢送筹备委员会,抗美援朝西南总分会主任楚图南为主任委员,重庆卫生局局长周洪生为副主任委员,下设宣传、秘书、总务三组。5月29日,在重庆市人民*府大礼堂,举行了各界人民代表和医务工作者为主的欢送大会,余人出席。欢送会大致流程如下:首由楚图南致欢送词,宣读队员名单,亲授队旗;继由各机关团体献花献礼,共卅六面锦旗;接着重庆市长曹荻秋、西南**委员会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周洪生、人民团体代表邵子言、民主*派代表徐崇林先后讲话。
曹荻秋的讲话侧重医务工作者参与国防卫生建设的*治意义,他说“今天志愿援朝外科手术队同志们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将不仅是纯技术观点的医疗问题,而是艰巨的保卫祖国、保卫和平的*治任务……支援中朝部队的意义如此,赴藏医疗队的意义也是如此……虽然西藏已经和平解放,赴藏医疗队的作用和意义仍然是相同的”。曹着重谈医务工作者思想世界改造的问题,“过去在医务工作人员中常常存有单纯技术的狭隘观点,超*治、超阶级思想特别浓厚”,经过这次爱国运动高潮的洗礼,“援朝手术队和赴藏医疗队的勇于行动,不计较个人利害和家庭顾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象征着科学技术与*治觉悟相结合的真理的光辉,这也标志着思想改造的胜利”。钱信忠在发言中提到,“西南各地有数千医务工作者在自愿自觉的基础上,热烈地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和赴藏工作”。由于西南地区有着诸多民族人口缺医少药,土改工作也需医务力量配合,他借机鼓励医务工作者积极参加赴民族地区的防疫巡回医疗队、临时防疫队、土改卫生工作队。重庆市卫生局长周洪生以医协副主委、中国红十字会重庆分会会长的身份发表了讲话,分别对赴朝医务工作者、赴藏医务工作者及后方医务人员提出希望与要求,简言之,一要为中朝人民部队病伤同志解除病痛,二要为解放*伤病员及藏胞解除疾苦,三要为后方人民做好防疫保健工作。
各首长讲话毕,宋儒耀代表援朝外科手术队、崔静洲代表赴藏医疗队分别作表态发言。会后有西南*区战斗剧团百余名演员演出歌剧十余节,筹委会编印了特刊发给每个到会者。
年5月30日晨8时,两队出征。重庆市所有医护校及卫生单位等2余人(占全市医务工作者四分之三)加上光荣家属共余人,分为两个大队,东路欢送援朝手术队者余人;西路欢送赴藏医疗队者余人。援朝手术队从中三路出发,经中二路、中一路、和平路、民权路、解放碑、民族路直至朝天门码头。赴藏医疗队由新华路出发,经过民族路、解放碑、民权路、和平路、中一路、中二路直达大田湾广场,两队在较场口会师,互致敬意,互掷花束。钱信忠部长送援朝手术队到朝天门码头,陈文贵副部长送赴藏医疗队至大田湾广场。
执盾白山黑水间:西南志愿援朝手术队出征
到京后,6月7日,西南志愿援朝手术队23位同志在宋儒耀带领下到抗美援朝总会报道,办理手续后编组展开*治学习,利用周日游览过颐和园、西郊公园等地。6月27日,西南队被编入国际医防服务队第五大队,矫形手术队为第一队,胸腹腔手术队为第二队,西南队递交了决心书,要求到最艰苦前线工作。国际医防服务队第四、五大队出发前,抗美援朝总会举行欢送会,出席的有以元东根为首的朝鲜人民访华团全体团员、朝鲜驻华大使馆参赞崔英等三百余人。总会代理会长彭泽民宣读名单,授队旗并讲话,讲话稿也收入了小册。两队于6月28日离京时,宋儒耀以第五大队顾问身份在车站有致辞。
归来的矫形外科手术队矫形外科手术队后续工作经历《华大援朝手术队》一文已有介绍。如同矫形手术队曾给华大致信报告近况一样,胸腹腔外科手术队年7月17日有一封致西南**委员会卫生部诸首长的信函。信中提到该队和矫形手术队在沈阳分手,7月4日到达哈尔滨,参观了哈尔滨医科大学。发信时手医院工作,工作地点被代以“XXX”。据有关资料,胸腹腔外科手术队最初在佳医院工作,重点治疗胸腹战伤及冻伤病员,施行手术人次,并针对实际研究出了新疗法。10月初,胸腹腔外科手术队调医院,这里是 年4月设立的两个伤病员分配处之一,凡自前方送回来的伤病员都先在此进行卫生整顿,胸腹腔手术队担负归国伤员第一站的伤情检查、转送和留治重伤员的任务,施行手术人次,年3月返川。矫形外科手术队队员王翰章教授,恐怕是西南志愿援朝手术队中唯一留下珍贵口述及文字回忆资料的亲历者了。他在回忆参队经历时曾说“整个志愿援朝医疗队共有多少大队,我不清楚”,这也是一般读者不了解的。有一个数据是,全国医药卫生界“先后组织个志愿医疗队(团),其中入朝在战地服务的55个队,到东北区医院工作的65个队,医院工作的39个队,共动员人”。
西行雪域施妙手:赴藏医疗队工作情况
援朝手术队已渐不为人知,重庆医务工作者赴藏医疗队受到的